□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范国强
几年前,我带着学生到新乡农村调研。当时正值4月,小麦饱受干热风困扰,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如何有效防范干热风,成了农民群众的一块心病。
2018年,我第一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就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推进中原林业建设”的建议》,其中建议加强泡桐与农田的间作,因为泡桐防风、固沙,可以降低平原干热风,既能美化乡村环境,还能有效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稳定。
这份提案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反馈和关注。如今,这种间作模式在豫北平原被越来越多地推广。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交高质量的提案,是履职尽责的“必修课”。
5年来,我一直结合着林业专业向全国两会提交提案,《尽快设立“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科学家岗位”,为林业科研队伍“稳军心”》《进一步提升国家储备林建设质量》《关于营造生态廊道林治理高速公路沿线土壤污染的提案》等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部分建议已转化为具体措施。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当时我就坐在台下,从“粮食”到“食物”再到“大食物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使我对粮食安全的思考有了更宽广的视野。
这两天,我在做会前准备,恰逢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再次提到“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这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今年,我将再次结合专业特长,聚焦最大化利用泡桐价值,用现代科技让泡桐蕴含的丰富“营养”从林间走上餐桌,向大会提交相关提案,希望百姓的餐桌更丰富、吃得更健康。(本报记者石可欣整理)
责任编辑: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