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领唱《黄帝颂》
澳门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嘉宾合影
台湾恭拜轩辕黄帝大典“欢庆丰饶·硕果满园”表演
编者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带动影响下,海内外中华儿女每年都会在“三月三”期间自发举办同拜活动,唱响“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主题,留民族之根、铸文化之魂,积极促进中外交流与文明互鉴,广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磅礴伟力,共圆复兴之梦。
金秋至,中原大地处处丰收景色。在河南郑州新郑,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再一次留下了全球中华儿女寻根拜祖的温暖记忆,成为这座城市典型的情感符号,连接起千百年的民族根脉,留下共同的文化烙印。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华夏儿女认同的民族标识,“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在黄帝的故乡郑州新郑,一年一度的拜祖大典在岁月的积淀中,已成为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广大中华儿女魂牵梦萦的精神圣典。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自发寻根,将拜祖大典从新郑引出,办到全球。今年,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和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泰国曼谷等七地成功举办了拜祖大典,知名侨领和不同族裔的政要、科学家、民间组织代表人士、友好人士等纷纷来到现场,表达对“根脉所系、魂魄所依”的黄帝故里的依依牵挂,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衷心祝福,对世界和平和睦和谐的美好祝愿。
根脉相系,情感相通。从2016年开始,为满足香港同胞寻根问祖的热切期盼,连接世界华人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香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前都会举办恭拜轩辕黄帝大典。今年,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何靖参加大典并敬献花篮。
“三月三,拜轩辕!血浓于水!祈福中华!祝福香港,繁荣稳定!祝福祖国,国泰民安!”近700人出席的香港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发出了“爱国爱港、民族复兴”的美好祝愿。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客属总会执行主席曾智明在致辞时表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人文共祖。通过此次恭拜活动,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表达我们香港同胞弘扬爱国精神,促进香港由治及兴的责任和担当。
以拜祖大典为契机,当天还举办了《黄帝文化与中华文明》论坛,邀请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刘智鹏担任主讲嘉宾,为香港青年讲述黄帝文化,解读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黄河精神的深刻内涵,阐述了黄河文化、黄帝文化的现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留民族之根、铸文化之魂,今年澳门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庄严肃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亮点颇多。来自澳门培道学校的30名小学生,满怀敬意吟唱《黄帝颂》,并挥毫泼墨书写“华夏儿女一家亲”等内容,彰显澳门青少年“寻根、固魂、筑梦”的精神追求。同时,“2023黄河黄帝文化澳门国际论坛”也同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个知名高校的专家以及来自马来西亚的文化学者齐聚澳门大学,共同探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施家伦表示,大典以庄重的形式提升了华夏儿女的骄傲和自信,激发了澳门各界寻根问祖的爱国情怀,增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亲和力,希望这个有意义的活动越办越好。“我是第四次参加澳门恭拜轩辕黄帝大典,非常高兴。”现场群众汤悦宋激动地说,华夏儿女同根同源,期待更多的澳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都来参加,切身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慎终追远、敬宗睦族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跨越浅浅海峡,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前来河南新郑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缅怀始祖功德、传承中华文明。在此影响带动下,台湾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已成功举办十届,以文为介、以心相交,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和感情,让两岸同胞心更近、情更浓,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中华儿女肩并肩,千秋事业心连心……”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胡志强先生受邀担任大典主拜官,带领现场与会代表齐声恭诵拜文。他表示,恭拜轩辕黄帝提醒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无论过去多少年,我们都不能忘本,都要慎终追远,怀念祖先。
典礼仪轨沿承古制,众礼生依序进行上香礼、三献礼、恭读祝文、饮福受胙等26道传统古礼,虔诚恭拜轩辕黄帝,体现对中华传统礼仪及文化的传承。在庄重典雅的古乐声中,各界贵宾依次向轩辕黄帝行上香礼、三鞠躬,表达追思与景仰。桃园市民政局局长刘思远表示,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五千年前抚万民、度四方,带领先民创文字、定历律、制舟车等,肇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活动现场,来自庄敬高职的学生们带来了热情振奋的旗舞“鸿图大展,旗开得胜”,100 位同学高举百家姓旗帜进场,旗海猎猎、招展如云,象征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繁衍生息、族运绵长。“欢庆丰饶,硕果满园”表演以欢乐的少数民族舞蹈感念始祖功德,诠释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参加庆典的嘉宾们感受到拜祖活动的丰富内涵及喜悦。主办单位表示,期许通过青年学子参与拜祖,让年轻一代以一颗不忘本的心去了解和记忆中华民族千年融合的历史与文化,弘扬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本报记者 靳燕 通讯员 李娜 李杰)
责任编辑:魏蔚